欢迎您访问云南自考网!网站为考生提供云南自考信息服务,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云南省招生考试院(www.ynzs.cn)为准。 在线提问 网站导航

云南自考网

自考热线:15608716348

自考办电话 | 在线提问 | 公众号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学习笔记 心理评估法

来源:云南自考网 发表时间:2018-05-23   阅读量:

学校心理辅导中常用的心理评估法主要有观察法、谈话法、问卷法、测验法、个案法等。
一.观察法
1.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来访者的言语、表情、动作、行为及日常生活等进行观察的方法。
2.常用的心理观察方法主要有:
(1) 实况详录法
(2) 时间取样法
(3)  事件取样法
(4)  轶事记录法
(5)   频率计数图示法
(6)   清单法
二.谈话法
1.谈话法是辅导员根据心理评估的目的和任务,通过与来访者面对面的交谈方式,直接收集评估资料的方法。
2.谈话法的优缺点:
   优点:(1)灵活性大;(2)回答率高;(3)能有效地控制调查环境;(4)有利于深入探讨问题;(5)所得资料真实;(6)可解除来访者的顾虑;(7)不受来访者的局面文字能力限制,适合于广泛的对象,包括低年龄儿童和没有文化的人;(8)是调查方法中最亲切、最深入的方式。
   缺点:(1)所需的时间长,耗费个人精力多;(2)对谈话结果难以做出定量分析;(3)对谈话者的资格、态度、教学、谈话技巧要求较高;(4)易使来访者产生“警戒心理”或不愉快情绪;(5)不适用于对那些口语表达能力差的人使用。
三.问卷法
1.问卷法是通过书面的形式,以设计的项目或问题为中介收集评估资料和数据的一种方法。
2.问卷法的步骤:
(1) 根据目的和需要选择问卷类型。问卷一般可分为开放昔、封闭型和图画型三种。
(2)  问卷的编制:一个完整的问卷一般是由题目、指导语、问题、编码、结束语、实施情况记录等几个相互联系的部分组成;
(3)  问卷的评价:对问卷的评价主要包括对问卷的评价和效度的评价。
(4)  问卷的实施与处理:主要包括评估对象的选择和问卷的收集两个方面。
3.问卷法有其优点和缺点。
一.测验法
1.心理测验是心理测量的工具或手段。是通过测量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分析的科学手段。
2.心理测验的特点:
(1) 具有间接性;
(2) 具有典型性;
(3) 具有系统性;
(4) 具有科学性。
3.心理测验在心理评估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具体表现为4点:
(1)  得用心理测验可以客观地收集到心理评估中所需的资料;
(2)  利用心理测验有利于对来访者的心理现象进行分析;
(3)  利用心理测验可以提高心理评估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4)  利用心理测验可以提高心理评估的工作效率。
4.心理测验的分类:
(1) 能力测验、人格测验和学绩测验。
  按功能可分为一般能力测验和特殊能力测验。
(2)按测验对象的数量,可分为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两种形式。
(3) 按测验的材料,可分为文字式测验和非文字测验。
(4) 按测验的应用,可分为教育测验、职业测验和临床测验。
5.常用心理测验的内容可以分为智能测验、人格测验、情绪测验、学习测验、行为测验、心理健康测验。
6.使用心理测验的一般原则:
(1)    正确认识心理测验;
(2)    保护测验内容,防止滥用测验;
(3)    做一名合格的测验者,维护心理测验的声誉;
(4)    根据测验的目的与对象特点,选用适宜的心理测验;
(5)    应慎重地解释与使用心理测验结果。
 7.心理测验即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有关使用心理测验的一般技术有:
   (1)做好测验的组织与准备;
   (2)  建立与来访者间协调的关系;
   (3) 标准化实施测验;
    (4)全面、科学地分析心理测验结果。

云南自考网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952056566@qq.com

8888人已通过
开始测试

云南自考便捷服务

  • 微信交流群
  • 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加入考生微信群
①学习交流、②考试提醒、③自考解答
④自考资料、⑤新闻通知、⑥备考指导

  • 视频课程
  • 真题下载
云南自考英语(二)精讲视频课程

英语(二)

云南自考行政法学00261课程讲解视频

行政法学

云南自考文学概论(一)课程精讲视频

文学概论(一)

云南自学考试课程【内科护理学(一)】试听

内科护理学(一)

云南省自学考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修03706

云南自考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精讲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